北京
微信扫码购票

已结束

世界首演大型交响组曲《五月的风》

青岛市人民会堂(太平路9号)

2023.12.01 19:30 周五

80-280

微信扫码购票
订单动态请在微信小程序端查看

交响组曲通过一个主题和各乐章具有描绘性的标题将整个组曲的多种情感组织起来,乐章数量根据作曲家的创作目标和目的而定。我们熟悉的经典交响组曲有: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组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组曲、霍尔斯特《行星》组曲,鲍元恺《炎黄风情》组曲、赵季平《乔家大院》组曲等。

图片

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五月的风》是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该雕塑材料为钢板,并辅以火红色的外层喷涂,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环形结构组合。雕塑最高处距地面32米,最大环直径26米;整个雕塑18层,各层圆环半径大小不一,有圆环或半圆环造型;18层之上是钢质火炬造型,其下方是一个直径7米的钢质圆球;整个雕塑自重约900吨。

图片

雕塑是对空间概念的探索和表现,将物理空间转变为有生命力的空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空间,跟艺术中的空间完全不同。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没有形状,只存在空间的关系,不存在具体的空间整体。空间能够被看到、感觉到、意识到,但却听不到也触不到。雕塑所占用的空间,及其与周围空间所形成的关系,在物理上是实际的,在审美上则是虚幻的。公众必须置身“五四广场”看到这个——虚幻的——有生命力的空间,才能看见作为艺术作品的雕塑《五月的风》。艺术中的空间是由人为组织的、有生命力的形式。

图片

雕塑家只是创作了模型,并没有直接制作成品。这种情形与音乐类似:作曲家只是创作曲谱,并不演奏作品。雕塑中模型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类似音乐中乐谱与演奏之间的关系。但是,音乐作品可以被不断演奏,而雕塑作品不能被不断铸造。倘若在“五四广场”之外的空间再造一个《五月的风》雕塑,则无法再现它在五四广场中的审美意象。而交响组曲《五月的风》却没有这种区别,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演奏,都能令听众产生与实地欣赏雕塑所留下的相同印象,从而丰富或加强听众对五四精神的体悟。


交响组曲《五月的风》乐章简介

第一乐章《观沧海》

青岛地处于黄海西滨,传统渔民依海而居、倚海而生。海的两种形态蕴含着青岛人民的两种情性,惊涛拍岸的怒海象征着人民的面对外来势力的抗争与坚持,海浪轻拂的微波则是人民对同胞的温柔与关怀。作者旨在静观海的两种形态,先以层层铜管与弦乐的铺进,引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画面;再转入悠远绵长的旋律线条、其声若海浪轻拂沙石,使人寄情于青岛的山海潮音,穿梭于这古今风月

第二乐章《无尽青春》

何谓青春?它是草木繁茂的春色,也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无尽奋斗的精神,更象征着祖国无数青年们的自觉。李大钊先生曾于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谓“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而中华青春之再造“系乎青年之自觉如何耳!”祖国之青春全在青年的努力与奋斗中不断再生,才所谓无尽青春。

第三乐章《云雷惊夜月》

1897年11月,一封《胶澳租界条约》使青岛沦为德国殖民地,这一纸条约恍若惊醒崂峰的一声巨雷,划破了这座城市的闲适寂静。音乐中沉重的铜管音声,仿佛是在殖民阴影笼罩下人民内心的愤懑和不屈。

第四乐章《风起捍轩辕》

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为保卫青岛主权,1919年5月4日下午,进步思想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月的风不仅吹燃了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斗争的火,更是吹烈了青岛人民为捍卫轩辕的决心。

第五乐章《五月的风》

五月的风,自1919年5月4日开始吹起,它意味着不停变化与创造的“生生”,它既是生生之易,更是生生不息。万物生生,自强不息。百余年来,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如此生命之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交响组曲《五月的风》作者

交响组曲《五月的风》,由青岛和北京两地作曲家联合创作。乐曲的第一乐章、第三乐章、第四乐章由青岛作曲家任安创作,第二乐章和第五乐章由北京作曲家张帅创作。该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名单以及2023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类项目名单。

图片

张帅,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华社“声在中国”音乐总监,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社长。他是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主题曲《雪花》作者。代表作:《三首前奏曲》《熊猫组曲》(“玺徙喜”)、《雪花》《祝你生日快乐》《不屈的信仰》《太阳的女儿》等。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包括两次中国音乐“金钟奖”。基于早年在流行乐的创作表演经历与学院派作曲家的背景,张帅自由穿梭于多种音乐风格之间。从古典音乐到当代音乐、从流行乐到电子乐,他的音乐创作跨越多个领域,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多元音乐语言特征。

图片

任安,青年作曲家,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代表作:室内乐《七月七日·观海》,交响组曲《五月的风》,民族管弦乐《中国少年说》,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国·家》,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音乐剧《遇见星海》、《未来已来》,话剧《雪落无声》、《光荣人家》,儿童剧《听见梦想》、《向前,向前》,电影配乐《太空的见证》等。作品曾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群星奖、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优秀剧目奖等,并多次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图片

演 奏 青岛市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乐团隶属于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乐团现由原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家和长号演奏家徐东晓先生担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李男女士担任乐团首席。1994年由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与有着中国交响乐“之父”之称、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共同为乐团揭牌,正式成立。乐团现为双管编制、各声部演奏员均毕业于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他们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精湛的演奏技术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近年来,先后出版发行了CD音乐专辑《祁连山狂想曲》《花儿交响组曲》《田横五百壮士》《草原音诗》《拉卜楞印象》等。乐团先后参与了上合国际经贸组织青岛峰会灯光艺术表演《有朋自远方来》等国家、省市级重大演出活动。2018年应邀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泰安分会场的演出。2019年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参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图片

演 奏 厅 青岛市人民会堂

百年的沧桑历史亦赋予了青岛市人民会堂独特的传承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建立一处大的礼堂,经研究选择在清朝总兵衙门旧址上动工兴建,于1960年5月30日青岛市人民会堂正式建成,其风格仿效北京人民大会堂,按照北京人民大会堂1/10的比例缩建,造型气势磅礴、庄严雄伟。不同的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柱子是圆的,代表“中央”;而青岛市人民会场柱子是方的,代表“地方”。建造时,即规划了政府会议功能,同时又增加了艺术功能,成为青岛市民参政议政、接待贵宾、欣赏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2005年剧场翻新,由2000个座位减少到1450座、使得座位更加宽敞舒适,尤其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改变了音响效果,在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同年成立的青岛交响乐团成为剧场的驻场乐团。2015年12月地铁3号线开通 “人民会堂站”,实现地铁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