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结束
“荷花奖”获奖作品 大型舞剧《朱自清》郑州站
郑州大剧院(丹水大道与雪松路交叉口西南角)
2024.11.10 19:30 周日
180-680元
微信扫码购票
订单动态请在微信小程序端查看
“荷花奖”获奖作品 舞剧《朱自清》
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 "优秀剧目奖"
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
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
由扬州市歌舞剧院带来的大型原创舞剧《朱自清》
2024年11月10日重磅登陆郑州大剧院
《荷塘月色》的浪漫唯美,《背影》的潸然泪下,郁可唯演唱的《匆匆》流淌出的细腻柔情…将文学之美融于舞剧之中,如梦似幻。诗意地再现朱自清为人师、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友、为人杰的一生。
这一次 读懂朱自清
谁不知道朱自清?
他是扬州人的骄傲,是“背影”里的儿子,是“匆匆”的作者,是语文课本里的脚注,是考纲上的重点考点……
但是,谁又真正认识朱自清?
朱自清的生活清贫,一生饱受胃病折磨。却在困难重重中推进新文化,热心帮助年轻学生,严谨治学。他有着很先进的,到现在都值得借鉴的育人理念。他认为:国文教育应当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完美人格,不单只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从字顺,当然是语文能力,可是通情达理就是文化教育了”。早在80多年前,朱先生就已意识到“如何做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了,而这恰恰正是我们当今教育界最大的缺失。
他被称为是清华永远的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早已不仅属于中国,他属于全世界华人。
舞剧《朱自清》,正是提炼出了先生一生心理与情感起伏的路线,分离出五个方面:为人师、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杰,作为全剧的线索。故事从先生逝世前的北大病榻开始,向前回溯他的一生,使瘦弱躯体里的“巨人”浮现在观众眼前。
他的文学作品和生平相互融合,带出一整条人生和心理的走向。因此,在舞剧中,观众既可以品读先生的一生,又能在视觉上重新体会先生的质感丰厚的美文。从《荷塘月色》,到《背影》,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时空交叠的电影质感
舞剧《朱自清》,是舞剧,却又更像一场魔术般的电影。从舞剧开场第一幕的时空交叠,就已经让观众大呼“神来之笔”。
舞剧一开场,一边是影影绰绰的病榻上,1948年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进行抢救的朱自清,和忙前忙后的医护人员。另一边是在先生仙逝后,来参加他葬礼、哀悼的人们。
雨声、灯影,交织在一起。倏忽间,灯光一切,病榻上只余朱自清一人。他抓住飘落的一封来信,读了起来。
这封书信,将他拉回到回忆之中。老年朱自清退入幕后,青年朱自清傲然登场,朱自清的一生,由此重现……除了写意的光影和简洁有力的舞蹈,创意的道具运用,在整个舞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部《朱自清》中,由一面流动的墙不断分割着的舞台空间,密切配合舞台调度,极富简约美感的灯光设计,引起“极度舒适”。无数时空交叠下,短短100分钟内,舞台上流动的影像织就了朱自清的一生。
父子分别的车站、火车站朦胧的烟雾和朱红的橘子、聚了又散的全家福、荷塘月色间的三尺讲堂、白色恐怖下的一方书桌……
舞蹈语汇,和写意流动的舞美空间、音乐融为一体。100分钟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幕都有让人大呼“意想不到”的舞美意境与转场巧思,不断冲击观众对“舞剧”的认知边界。
尾声时,先生离去,留给世界和妻子一个白色的背影。只让人想起那句先生的话:我是彻头彻尾赞美梦的。因为我是素人,而且将永远是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