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微信扫码购票

已结束

《德州市杂技团2024杂技专场演出》

德州大剧院(长河街道东方红与康博大道交叉口)

2024.10.31 19:30 周四

50

微信扫码购票
订单动态请在微信小程序端查看

退换政策:票品为有价证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唯一性等特征,如非演出变更、演出取消、票品错误的原因,不提供退换票品服务,购票时请务必仔细核对并谨慎下单。



图片

图片

德州市杂技团

2024杂技专场演出

图片图片

图片

  整场演出以深受当下青年人喜爱的“国潮”为主线,结合民风民俗传统等元素,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深挖传统文化以及德州地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相融合,运用国潮创意将经典元素和现代时尚结合,让个性和传统碰撞出火花,赋予传统经典新理念,打造更具文化价值与时代属性的剧目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场演出分别由《百鸟朝凤--柔术》《笑傲江湖--飞叉》《荷塘月色--蹬伞》《陌上欢歌--草帽》《高粱红了--绸吊》《戏梦古今--空竹》《登高问天--高椅》《黑陶青花--蹬鼓》《鲤跃龙门--地圈》9个杂技节目组成,展现了9种不同风格,融入杂技、舞蹈、诗词朗诵等表演形式,简约、凝练、震撼、厚重,以现代化的视角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浓郁的“中国味道”正在成为文化作品的一种“流量密码”。本场演出于传统哲学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在挑战生命极限的技巧中体现勇敢的力量,从诗词歌赋中感受东方审美的意境,在杂技古典艺术中体察均衡细致的和谐。整台晚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声光电等技术,结合场景、舞美和道具,多元破壁融合,增强了杂技的观赏性,使整台演出极具视觉冲击力。并以歌舞、杂技等表演方式将“国粹、国潮”作为彰显德州特色的创意趋势,参与中国风的引领,赋予德州文化古迹、传统经典的新意义和新理念,体现德州乃至中国的杂技文化,体现文化自信,文化创新。

图片

图片

荷塘月色 蹬伞

图片

图片

 《蹬伞》是我国传统节目,历史悠久,同时也是我团经典的保留剧目之一,经过不断地努力,在传承节目轻盈飘逸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巧难度,表演中,表演者凭借表演者凭借着灵巧的双足,蹬起五彩斑斓的伞,宛如孔雀开屏般雀羽翩跹,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传递新时代美学风范。

图片

 节目的各组技巧定格,每个定格都像一幅立体画,完美流畅,又像一首抒情诗,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每个画面中都用杂技技巧为内容,而每个技巧从始至终都有舞蹈动作的衬托,从而使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展现出一种充满艺术个性的丰富内容,使技艺水乳交融。

 节目还摒弃了过去的蹬技座,采用直接在舞台表演和人蹬人的方式,打破了过去蹬技位置的固定死板,随意性、流动性有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女性的柔美典雅结合时而悠扬轻曼、时而乖巧欢畅的音乐整体的编排风格给人许多奇思妙想,借助对道具伞的平衡与稳定、追求缓急合一、动静合一、曲直合一。节目的编排按音乐的节拍韵律去调度技巧,要求演员紧扣音乐节奏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双伞卷毛顶"、"对手飞伞、转伞"及"七人四节转12把伞"等,从而达到风格统一、技艺协调、构思新颖,特色浓郁。

图片

图片

图片

陌上欢歌 草帽

图片

图片

 草帽技巧是我国传统的经典杂技演出节目之一。草帽杂技要求几位表演者在台上站出不同的造型,表演者的动作要一致,把草帽扔起的同时,另一只手把草帽放到另一只手上,然后在迅速的摘下头上的草帽,这时扔起的草帽正好顶在头上。草帽要始终在手上和头上,当然还有别的表演形式,有的是三个草帽。有的更多。都是从基础的演变出来的。

图片

 德州市杂技团的创作编排的《草帽》节目创意源于劳动人民的田间劳作,以田间插秧的形式,通过演员在台上站出不同的造型,草帽在舞台上快速飞转,从一个人的头上飞到另一个人的头上,台上的草帽从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又从八个变成了无数个,让人眼花缭乱,加上演员的生动形象的表演,整个节目节奏明快,风格鲜明,活泼、风趣和技巧。该节目包含“跑二节”“二节翻下”“四人帮”以及“金字塔”造型等。

图片

 原始的诗意总是从田园起,从陌上起,从稻谷的生长和劳作的歌声起,春风夏雨,秋叶冬雪,皆有节奏与秩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蕴藏着最丰富的心灵层次,一曲陌上欢歌,荡起万里长风,岁月长河。

图片

图片

登高问天 高椅

图片

图片

 德州市杂技团编排的杂技《登高问天——高椅》采用传统杂技中的椅子顶技术,融合新的科技和舞台手段,将藏族同胞的天崇拜加以提炼,以更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展现人们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攀天之路,表演中,一个青年藏族小伙不断加高椅子高度,并在加高过程中表演单手顶劈四块砖、四把椅子倒把、六把椅子拉顶、八把椅子单手劈砖、360度转头顶仍圈等高难度动作。在他的四周,则是人们祈祷祝愿、加油鼓劲的舞蹈和杂技表演,配以富有鼓动旋律的舞台音乐,营造出紧张刺激的登天氛围。描画出人类与天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戏梦古今 空竹

图片

图片

 空竹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双手舞动的文化传承,抖空竹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花样技法多种,还有双人、多人等众多集体花样,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烧、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能充分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图片

 德州市杂技团对传统空竹节目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创新,使其既能使人耳目一新,同时又不失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秉承着“抖空竹”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运动, 把中国的国粹京剧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在一起,技巧设计新颖巧妙,惊险高难而又不失轻松愉快,文活武演兼具妩媚阳刚。跑肩二节接空竹、四层叠罗汉,尖子后翻,落地二节接空竹、点翻身、串翻身、多人传等技巧组合为当今杂技舞台所罕见

图片

 一戏千年梦古今,穿越时空的戏里戏外,街头的潮男潮女,各有青春之韶华,如梦之光阴。

图片

图片

鲤跃龙门 地圈

图片

图片

 钻圈在发展的过程中分成了“桌圈”、“地圈”和“钻桶”三类。这也是中国杂技的特色之一,在编排设定表演等众多繁琐过程中,体现出了杂技艺人的智慧和勇敢。而钻圈是最能突出这一特色的节目之一,杂技中的翻跟斗是舞台表现力最为活跃的一个节目,而杂技艺术家却将这一活跃的时空艺术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杂技钻圈表演。

图片

 鱼跃龙门一词出自《辛氏三秦记》,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即现今的禹门口后化成龙。民间相传鲤鱼是一种有灵性的鱼类,象征着机遇、财运等,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跃过龙门化身为龙,使此寓意更上一层楼。故鱼跃龙门在旧时表示中举、升官等大喜之事,后又延伸出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之意。流传至今该词蕴含的积极向上之意依旧保留,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年轻人事业有成,梦想成真等美好寓意。

图片

 德州杂技团秉着这一激流三千,有志者逆流而上的精神,编排、创作出这一有激励精神的节目《桌圈》,在表演时演员们在直径仅比身体宽10厘米的圆圈中,跃来跳去,敏捷如飞燕。当圈叠到第八个时,顶圈的圆心高度为2.15米,演员就在这个高度上飞腾而过,同时翻着各式跟头。尤为惊险的是,一名演员在圈中转体360度飞跃而出,双脚轻轻落地。当他两臂舒展,轻松微笑着向大家致意时,观众狂热地喝彩起来。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能跳过2.15米的人屈指可数,还表演各种造型和技巧。

 鲤为凡鱼,身不惧波浪滔天,或许龙门之后,并不可化身为龙,或许龙门之后,另有龙门,但对于一条鱼来说,去更高处,听更雄浑的涛声,去更远处,看更壮观的浪花,只是世代相传的本性。

图片

图片

百鸟朝凤 柔术

图片

图片

 柔术作为杂技家族中历史悠久的传统项目,被誉为“超越极限的人体艺术”,是杂技艺术中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以“惊、美、奇、险”著称于世。

图片

 德州市杂技团以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为题材创作的柔术节目,展现了百鸟朝凤、万世开泰的繁华盛世风采。女性柔术演员以优雅的身姿展现各种技巧,如腿顶、胳膊顶、三角顶、四叠宝、大桥、花架子等,动作充满韧性又饱含力量感,是演员们向人体极限发出的不断挑战、向杂技艺术巅峰的不懈攀登。

图片

 中华柔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表演中充满毅力与坚韧,技巧中包含智慧与超越,尽显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追求。

图片

图片

黑陶青花 蹬鼓

图片

图片

 蹬技,本身是一项古老的杂技技巧,是利用双足来表现耍弄、平衡和承重的技能。蹬鼓属于重蹬技,考验的是表演者既要有蹬重的力量,也要有轻蹬的技巧。

图片

 德州市杂技团以德州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黑陶为题材,创作出《黑陶青花蹬鼓》,在蹬鼓节目中展示了单脚翻个儿、大翻个儿、起顶、蹬人蹬鼓、上肩翻下、空中转体360度传人等高难度动作,在表演中基本为两人一组,底座的演员仰躺着蹬人,上面的演员负责蹬鼓,无论在哪个位置技术上有微小的差别,就会造成表演失误,也就要求演员不断地练习来达到较好的默契和配合。

图片

 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每一次练习都成就了梦想的精彩。正是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艺术持之以恒的探索,对杂技行业的优秀演员们,才用多于常人的努力付出和推陈出新的创造力为我们呈现了杂技之美、艺术之美。

图片

图片

笑傲江湖 飞叉

图片

图片

 飞叉是古代兵器与传统武术的融合,也是一项古老的技艺,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飞叉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到现在有120多年的历史。飞叉在所有的杂技、武术中是难度非常高的一个项目,基本招式有48个,连接套路、变化套路有100多个。

图片

 导演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把江湖与飞叉节目相融合,人间、人生便如江湖,飞叉是一种以叉为主要道具进行综合性表演的技艺,演员们在舞台上手舞飞叉,各个英姿飒爽、充满豪气,犹如侠客手舞宝剑行走于江湖,淡看万事、看破尘世。该节目以技术性惊险、观赏性强、技巧性高而著称,同时又兼具武术与杂技技巧,面对挫折,自信面对困难,努力去“笑傲”一片属于自己的江湖。

图片

 飞叉训练周期长,非常不容易掌握,犹如江湖,似乎总是充斥着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异常凶险。表演时钢叉上下翻飞,步伐灵活稳健出手时高飘,接叉时稳准,动作干净利落,梅花桩翻跟头接叉,梅花桩前空翻接叉,后空翻接叉,单手后手翻过桩!

 梅花桩二节双背肩花叉,梅花桩上五人对踢传飞叉,三节走梅花桩,武活文使,潇洒大方。单人舞叉,集体演练、双人对传、多人传练、腾挪滚翻形态灵活多样,它同时又因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而备受民众喜爱。对于江湖,有的人怨天尤人,而不思进取;有的人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整天浑浑噩噩;有的人惧怕凶险,逃避一切…而有一些人,他们笑江湖之凶险,傲江湖之是非,凛然于江湖之上。且让我们一起走进《笑傲江湖-飞叉》的豪迈境界。

图片

图片

高粱红了 绸吊

图片

图片

 绸吊表演属于高空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两条绸带将演员吊入空中,在高空展现杂技技艺之美。

 德州市杂技团编排的绸吊节目《高粱红了——绸吊》,以“空中绸吊”为表现手法,以一对青年男女的美丽爱情为题材,从初识到成为恋人的过程为切入点,采用浪漫主义的讲述方式,使用杂技语言演绎出一对青年男女热情似火充满青春活力的爱情故事。

图片

 绸吊是通过演员抓住高空悬挂的绸带攀登编绕、构成一组组凌空造型来展示超群的臂力,并辅以强大的身体平衡控制力,来使观众产生视觉上的广阔空间感、动作上的立体感与技巧上的艺术感

 两个演员或单独或配合,展现出时而舒缓时而坚韧的技巧引人赞叹,如男演员空中拉住女演员的“单手单脚上升造型”、男演员脚挂女演员脖子的“腿夹上升造型”,最后以女演员拉住男演员单臂的“抱腰端平上升造型”收尾,整个节目优雅流畅、抒情秀美。

图片

 在不断加强艺术理论学习、在艺术实践中追求完美、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杂技艺术正朝着“技”与“艺”相结合的方向快速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演出信息

图片图片




图片

演出时间 | Time

10月30日(周三)19:30

10月31日(周四)19:30

演出场馆 | Place

德州大剧院 · 小剧场

演出票价 | Price

全场50 元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主创人员

图片图片




图片

总导演:李西宁

艺术总监:付开飞、刘晓栋

执行导演:伍一

编导:林怡、陈柳静、庄雪雯、郑雅慧、曹心、余佳果

撰稿作词:董玉方

音乐统筹:秦洪宇

舞美:陈文龙

服装:李元新

灯光:李锐

视频:刘苑佳

道具:宋凤山

造型:贾雷

拍摄:王徐峰

平面设计:刘仙临

杂技教练:丁汉武、刘吉福

图片